13319285170
西安西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积极参与和田昆玉文化馆建设项目,提供舞台机械,舞台灯光,舞台LED显示屏,舞台音响系统,设备中控系统。以上综合音视频系统已经通过甲方综合验收,期待双方继续合作。
昆玉讯(高小霞)近日,“昆玉礼物”文创空间在十四师昆玉市文化传媒中心文化馆一楼落地运营,五十余款造型精美、实用性强的文创产品吸引了广大市民前来观赏。文创空间的落成,进一步完善了文化传媒中心的服务功能、丰富了新的业态、有效提高了利用率。
学生在图书馆看书。李晓丽 摄
十四师昆玉市文化传媒中心是北京援建的“交钥匙”工程,于2020年年底建成投入使用,总投资1.41亿元,其中北京援疆资金投入1亿元。场馆总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分为图书馆、文化馆、体育馆和融媒体中心四个场馆,集文化、休闲、城市服务功能为一体,极大地提升了师市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水平,完善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升了城市形象,满足了广大市民群众对于文化娱乐、体育休闲的需求。
兵团杂技团《楼兰寻梦》杂技剧在文化馆演出。张婉如 摄
自建设运营以来,文化传媒中心先后增设昆玉影院、党史馆、文创空间、图书回库追溯系统、融媒体中心演播厅等软硬件设施,承办昆玉春晚、“七一”文艺汇演、兵团杂技团和“中华文化耀和田”首都文化月等文化惠民演出和各类文体活动近300场,直接服务职工群众8万余人次。
每到周末和节假日,文化馆二楼的昆玉影院内人气爆棚。“以前昆玉市没有电影院,我们看电影要去几十公里外的墨玉县或者和田市,现在家门口就能观看最新的电影,还能网上购票,非常方便。”昆玉市市民江晓说。
中华文化耀和田·首都文化月活动在文化馆举行。李晓丽 摄
文化馆投入运营以来,先后承办各类惠民演出79场,覆盖人数近万人,一场场精彩的演出让职工群众在家门口乐享“文化大餐”。一楼的党史馆用图文并茂的形式,讲述了兵团历史沿革、兵团精神、胡杨精神和老兵精神,让市民在参观中感悟红色精神,赓续红色血脉。文化馆还开办了舞蹈班、乐器班、柔力球班等各类兴趣班,不定期举办各类画展、观看红色电影等活动,为市民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
图书馆举办阅读分享会活动。高小霞 摄
昆玉市图书馆作为师市首个图书馆,现有藏书6.1万余册,线上共享兵团电子图书20万余册,内设少儿阅览室、开架阅览室、电子阅览室等,为市民提供了优雅舒适的阅读环境和身心休息的港湾。为解决家长假期看护难题,图书馆二楼每年寒暑假都会开办免费的假期托管班以及各类读书分享活动。丰富的藏书、安静舒适的环境成了学生、市民阅读学习的好去处。
体育馆举行乒乓球比赛。化玉玲 摄
在体育馆内,随处可见正在运动的市民。篮球、羽毛球、乒乓球、台球等球类运动场所几乎每天都要排队入场;综合健身房、动感单车室、瑜伽室等功能区更是成为市民追捧的网红健身打卡地。
体育馆在举行兵地联谊羽毛球比赛。高小霞 摄
昆玉市市民唐志华非常喜爱打乒乓球,只要一有空,他就抽出时间到体育馆找球友切磋球技。“以前只有露天的运动场所,夏天热冬天冷,现在有了体育馆,运动器材齐全,宽敞舒适,每天下班过来打打球,既锻炼了身体,又能放松身心,缓解工作的压力。”唐志华说。
体育馆举办棋类比赛。高小霞 摄
体育馆的建设运营,不仅填补了昆玉市没有大型室内运动场所的空白,还激发了全民健身热潮,增进了各族职工群众交往交流交融。
昆玉市文化传媒中心四馆航拍图。王震 摄
走进师市融媒体中心,宽敞的办公楼,现代化的办公设备,先进的录制演播设备,一切都是高标准配置。依托先进的设备,融媒体中心构建了“一中心N平台”(1个指挥调度中心+N个融媒体矩阵)的融媒主流阵地,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渠道,传播昆玉声音,讲好昆玉故事。
融媒体中心演播室正在录制新闻联播。马春燕 摄
如今,文化传媒中心已成为广大职工群众日常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未来,十四师昆玉市将继续利用好“文化传媒中心”这个载体,持续做好文化润疆大文章,不断丰富职工群众文化体育生活,让城市更加温暖和谐,让市民的幸福感、获得感更加充足。